期货直播室

恒指成交量回升带动价格反弹,恒指下跌1.61%

2025-10-2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量能异动暗藏玄机——解码恒指成交激增的三大驱动力

(1)政策暖风频吹,机构资金提前布局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,香港资本市场接连迎来政策组合拳:中国证监会宣布扩大沪深港通标的范围、特区政府推出「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」升级版、金管局优化人民币流动性安排。这一系列举措直接刺激了市场交投活跃度,恒指单日成交额从8月日均不足800亿港元,骤增至9月中旬的1200亿港元上方,增幅逾50%。

敏锐的机构投资者已从政策信号中捕捉到关键信息——以中资券商股为例,中信证券港股(6030.HK)在9月首周获得南下资金净买入12.7亿港元,其融资余额环比增长23%,显示出专业投资者对政策红利的强烈预期。这种资金与政策的共振,正在重塑港股估值体系。

(2)全球资本再平衡,港股成价值洼地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的预期下,国际资本开始重新审视新兴市场配置价值。彭博数据显示,截至9月15日,追踪港股的ETF连续6周获得资金净流入,累计规模达47亿美元,其中贝莱德旗下ISHARES恒生指数ETF(IHK)单周资金流入创近三年新高。

这种资金流动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: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获得外资增持比例达68%,显著高于传统金融地产板块。以腾讯(0700.HK)为例,其港股通持股占比从8月底的2.3%升至3.1%,期间股价反弹超15%,量价配合的完美形态印证了聪明资金的布局路径。

(3)技术面与情绪面共振,触发空头回补从技术分析视角观察,恒指在8月18日触及年内低点17644点后,MACD指标出现连续底背离,9月5日放量突破20日均线时,成交量较30日均值放大38%。这种技术性突破直接触发了程序化交易的买入信号,根据港交所数据,当日股指期货未平仓合约减少1.2万张,显示大量空头被迫平仓。

市场情绪指标同样出现戏剧性反转:恒指波幅指数(VHSI)从8月高位的32.7回落至24.1,沽空比率从18.6%降至12.3%。这种多维度指标的协同变化,为后续反弹提供了坚实的心理支撑。

反弹能否演变为反转?三大维度预判港股中期趋势

(1)量能持续性决定反弹高度历史数据揭示关键规律:当恒指月线成交量突破12个月移动平均线时,其后3个月正收益概率达78%。当前市场正处于该临界点——9月日均成交1120亿港元,较12个月均值高出21%。若量能维持在千亿水平上方,按照量在价先的法则,本轮反弹有望挑战21000点技术关口。

(2)资金结构变化暗藏机遇本轮资金流入呈现「北热南温」特征:南下资金9月净买入达586亿港元,创年内单月新高,而国际主动型基金配置仍显谨慎。这种分化格局下,双重上市中概股展现独特优势——百济神州(6160.HK)等标的既受益于南下资金偏好,又符合MSCI指数调整要求,近期获17家外资机构同步上调评级。

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衍生品市场的活跃:恒指期权未平仓合约集中在20000-21000点执行价区间,这既是压力位也是引力区。若现货价格持续站稳20000点,将引发gamma效应加速趋势形成。

(3)宏观变量构筑安全边际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回升至463亿港元,1个月HIBOR利率回落至4.2%,流动性环境改善降低市场波动风险。更重要的是,恒指预测市盈率现为9.8倍,较过去十年均值低1.2个标准差,股息率溢价达3.2%,这在全球主要股指中极具吸引力。

但投资者需动态评估两大风险点:一是美国实际利率若再度走强可能压制估值修复空间,二是内地经济复苏力度影响企业盈利预期。建议采用「核心+卫星」策略,将70%仓位配置于高股息国企股,30%布局弹性较强的生物科技板块,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捕捉超额收益机会。

搜索